3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成都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市經濟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取得重要突破,煤炭消費比重持續下降,以綠色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綠色生活方式有效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42%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20%,綠色低碳成為城市標志性品牌,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重大進展,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力處于全國前列,碳中和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有條件的工業領域重點行業企業達到國家能效標桿水平,綠色低碳成為城市生活風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45%左右,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方案》明確,鼓勵光伏、氫能、淺層地溫能、生物質能等應用,推動制氫母站、液氫站、加氫站網點建設,加快構建半小時加氫網絡。到2025年,原煤消費量力爭控制在500萬噸以下,綠氫生產能力達到6000噸以上。
全面壯大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建設光伏高端能源裝備產業引領區,構建“光儲用”高端產業鏈,形成上中下游適配協調的產業集群。
探索開展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鼓勵光伏、鋰電池等行業參與國家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制定,在重點領域和成熟行業積極爭取國家產品碳足跡、碳中和認證試點,支持并引導出口行業、重點企業開展企業級、產品級、供應鏈碳足跡溯源。依托省級電網,探索參與電力碳足跡溯源系統建設,探索推進能源碳足跡國際互認,促進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全文如下:
成都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結合成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堅持中央確立的“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通暢、防范風險”原則,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全方位優化空間、產業、交通和能源結構,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成都,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二)基本原則
堅持發展導向、綠色轉型。正確處理好發展與減排的關系,深刻認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突出公園城市特點,加強資源節約工作,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探索推進降碳減排與城市發展、經濟增長良性互動,加快走出一條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超大城市發展新路徑。
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抓手推動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加強全局統籌、戰略謀劃、整體推進,堅持先立后破,加強政策系統性、協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推進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優化調整,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帶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整體推進。
堅持雙輪驅動、兩手發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強化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導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加快形成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堅持穩妥有序、安全降碳。處理好減污降碳與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和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關系,著力化解各類風險隱患,防止運動式“減碳”,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確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市經濟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取得重要突破,煤炭消費比重持續下降,以綠色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綠色生活方式有效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42%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20%,綠色低碳成為城市標志性品牌,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重大進展,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力處于全國前列,碳中和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有條件的工業領域重點行業企業達到國家能效標桿水平,綠色低碳成為城市生活風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45%左右,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三、重點行動
(一)實施規劃引領全面綠色轉型行動
發揮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推動空間結構調整,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相適應的規劃體系、城市格局和生態空間,提升人口經濟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探索超大城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特色路徑。
1.強化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引領。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經濟社會中長期規劃,強化各級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的支撐保障。加強各級各類規劃間銜接協調,確保各領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發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協調一致。
2.推進空間治理低碳轉型。推進城市空間治理更加注重全域統籌、差異管控、精細集約,鞏固“一山連兩翼”城市空間總體布局,以城市功能為引領,持續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和郊區新城,實施結對聯動發展,推動城市內涵發展、區域差異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城市空間布局與功能定位深度契合、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稟賦良性適配。持續優化公園城市用地結構,推動產城融合、職住平衡,不斷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實施城市精明增長戰略,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健全增存并重長效管理機制。
3.筑牢生態安全底線。優化公園城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堅持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和耕地保護制度,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實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整體保護“兩山兩網三環”生態本底,強化龍門山生態修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龍泉山生態屏障和城市綠心建設,推進環城生態區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錨固全域發展的綠色空間底線,構建城園相融的公園城市空間形態。
(二)實施能源清潔高效提升行動
牢牢把握能源轉型“牛鼻子”,統籌能源安全保障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程,依托清潔能源大省優勢,優化能源供給和消費結構,堅持推動能源供給低碳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4.強化清潔能源供給與安全保障。適度超前規劃建設能源基礎設施,構建以綠色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受電通道擴容,加快配電網升級換代,重點依托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加快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等技術創新,開展電化學儲能示范。提升電力系統實時平衡和安全保供能力,構建“1+2+N”城市級虛擬電廠一體化發展格局。提升天然氣保障能力,推動川西氣田、天府氣田勘探開發,逐步形成全域覆蓋、穩定安全的天然氣供應網絡。完善郊區新城加油站分銷布局,建設油庫及石油批發交易中心,提升成品油儲備能力。到2025年,全市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150億立方米/年,形成天然氣產能20億立方米/年,電網安全負荷提升至226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180萬千瓦,成都電網基本具備5%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
5.深化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推進減煤、控油、增電、穩氣、發展新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升煤電、水泥等行業煤炭清潔化利用水平。保持石油消費增速在合理區間,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推進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替代傳統燃油,力爭石油消費“十五五”時期進入峰值平臺期。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推進“瓶改管”“瓶改電”,優先保障民生用氣。推動城市新區和舊城改造區域開展集中供能試點。鼓勵光伏、氫能、淺層地溫能、生物質能等應用,推動制氫母站、液氫站、加氫站網點建設,加快構建半小時加氫網絡。到2025年,原煤消費量力爭控制在500萬噸以下,綠氫生產能力達到6000噸以上。
6.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推行用能預算管理,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建立重大項目招引能耗、碳排、用地預評估制度,開展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綜合評價,從源頭推進節能降碳。開展全領域節能管理,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健全市、縣兩級節能監察體系,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綜合運用行政處罰、信用監管、綠色電價等方式,增強節能監察約束力。全面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完善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鼓勵企業節能改造,實施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在重點領域培育節能降碳標桿企業。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提升運算、存儲、傳輸等設備能效,積極推廣使用高效制冷等綠色技術,全市新建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值不高于1.25,將能耗超過1萬噸標準煤/年的用能單位全部納入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鼓勵利用技術手段錯峰用能、開展用能績效競賽,持續保持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整治高壓態勢。
(三)實施產業降碳強鏈提質行動
做好“減碳”與“發展”兩篇文章,深度調整產業結構,聚焦循環化、清潔化、高效化推動工業節能降碳,建強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7.推動工業領域碳達峰。嚴格執行鋼鐵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相關規定,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鼓勵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終端化、制品化轉型,鼓勵使用工業廢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鼓勵發展低碳水泥等新型建材。促進石化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減排技術改造,減少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加快推進其他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激勵能耗量較大的新興產業瞄準世界先進技術提高能效水平。精細推動工業行業治理,健全“兩高”項目全鏈條管控機制,圍繞石化、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分類施策減少排污總量,降低單位產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大力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工業企業試點示范。到2025年,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2030年前,力爭有條件的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峰。
來源:成都市人民政府
本文來源網絡,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